来源:人气:534更新:2025-07-05 16:31:22
历经153天的放映,哪吒2终于正式下映。影片累计票房突破154.46亿,这一成绩令人振奋。即便是分走小数点后的零头,也足以让我感到惊喜。整理其取得的成就,该片创下113项纪录,达成308项里程碑,其中包括中国影史票房冠军、中国影史观影人次纪录、全球影史动画片票房榜首以及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五的佳绩。
尽管已坚持跑步半年之久,节目结束后,许多影迷仍难舍难分。有人专程跋涉千里,只为参加哪吒的告别活动。
然而,在盛大的庆祝氛围之下,有评论指出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近期遭遇了诸多争议。其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曾公开表示:“当前全球范围内票房分账机制存在不合理与不公平现象。”他进一步解释称,以100元票房为例,片方仅能获得38-39元分成,而在扣除发行等运营成本后,实际到手金额仅为33元左右。
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数据,《哪吒2之魔童降世》总票房达154.46亿元,但实际分账金额为55.02亿元,占总票房的35.6%。这一比例反映出影视作品在票房分配中存在显著的分成差异。
对于部分观众而言,或许会产生疑问:电影票房扣除各项费用后,剩余资金究竟流向何处?与简单上架软件不同,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在落地后即需经历多重分配。首先需缴纳国家电影专项资金(占比5%)及特别营业税(3.3%),扣除这两项后,剩余的139.77亿元才构成可供分配的分账票房。其中,影院与院线通常可获取约57%的份额,而制作方与发行方的总分成则需达到43%以上。此外,还需支付1%-3%的中数代理费,制作方获得该笔款项后,发行方往往需从中进一步提取发行代理费用。综合上述各项扣除与再分配,最终片方实际获得的分账比例往往不足40%。
制片方需自筹资金制作影片并承担宣传推广成本,然而最终收获的票房收入往往仅能覆盖成本的一半。相比之下,电影院仅需完成影片放映环节便能获得稳定收益,这种利益分配格局引发双方长期博弈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中国电影市场的分账比例普遍低于国际水平。在北美市场,票房表现优异的影片可获得60%左右的分成;欧洲市场则维持在55%-65%区间;韩国与印度市场亦保持约60%的分成比例。因此,院线与片方间的利益争夺自21世纪初便持续至今,每隔数年便会爆发新一轮博弈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当属2012年贺岁档前夕的行业事件,当时业界称之为"五大金刚对抗十三太保"。中影、华谊兄弟、博纳、星美、光线等五家制作发行公司联合宣布,自《一九四二》《一代宗师》等9部贺岁片起,与院线的分账比例将从43%上调至45%。
院线方显然不愿妥协,遂结成联合阵线,发起集体抵制。若未能达成共识,当年春节档影片将无法如期上映。
华谊兄弟在最后五家合作方中被指“叛徒”,暗中与院线达成妥协协议。随着官方出面调停,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。相较于当年引发的轰动,如今王长田的表态显得平淡无奇,仅是局部的调整。然而,网友的态度已发生明显转变。过去人们只是旁观热闹,担忧春节观影时可能无片可看;而今,多数网民选择背离光线传媒。舆论大致呈现两极分化:一方认为光线传媒在《哪吒》票房爆红后仅分得51亿仍心存不满,指责其不该对富人得利后还抱怨。有人强调:“有钱人别再刺激我们穷人了”,这种情绪表达虽激进,却反映出公众对资本行为的敏感与不满。
另一方面,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讨论影院分成问题几乎不现实。这其中,影院投资人和经营者面临最直接的挑战。一位影院投资人老蒋向我透露,他们的经营状况确实令人堪忧。尽管北美影院的分成比例较低,但其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区域性的独家放映权。例如,若一部《金毛火锅传》影片在北美市场仅由单一影院独家放映,该影院便可能以30%的票房分成作为交换条件。虽然表面看分成比例不高,但通过垄断放映权带来的票房集中效应,实际影院的利润却更为可观。
值得注意的是,北美影院行业并不仅仅依赖票房收入维持运营。由于影院禁止携带食品入场,而自制零食的成本低廉,利润率却非常高。以爆米花为例,其成本不足一美元,但售价却高达八美元。北美观众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,无论是观看体育赛事还是电影,都愿意为溢价买单。因此,加拿大Cineplex和AMC等院线的食品销售收入通常占总收入的30%-40%。某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国内的分成比例已不足以支撑影院的日常运营,从业者们不得不为如何熬过下一个贺岁档而焦虑。据其透露,其旗下影院以往每月需至少70-80万元才能保本,而如今仅能达到40万元,甚至有时不足20-30万元。他特别提到,即便是位列全国百强的影院,也纷纷陷入亏损状态,其他院线更是勉强维持运营。2015年其年度票房曾达1500万元,如今已缩水至一半左右。映前广告收入也从90万元锐减至几万元。目前,团队已压缩至极限,新影院仅配备两名值班经理、两名员工和两名保洁人员。
老蒋指出,部分影院为规避监管风险,采取了诸如售卖手写票、将电影票与餐饮商品捆绑销售等非法手段。由于票务系统处于国家直接监管之下,此类影院通过将票房收入计入卖品收入的方式,试图逃避分账义务。据透露,类似行为在行业内较为普遍,以《哪吒2》为例,该片最终被要求补缴近50亿元的票房收入。
在这种背景下,轻易提出“应提升制片方分账比例”的建议显得尤为敏感。当市场整体规模萎缩时,各方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反而更加激烈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降至425.02亿元,较2023年降幅达22%,这一数字印证了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。
当前局面下,这一问题似乎陷入僵局。微博CEO王高飞曾表示,若持续如此,可能面临行业整体难以维系的困境。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,或许需要通过市场调整,逐步淘汰传统电影院的运营模式。
电影院的转型已不可避免,且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。然而,仍有生存空间的从业者可探索多元路径。例如,制片方可深耕IP衍生品开发,北美市场已实现该领域占影片收入70%的规模。以《狮子王》为例,其票房收入7.8亿美元,而衍生品销售额却高达20亿美元。2024年财报显示,迪士尼与环球的票房业务中,非票业务占比已突破60%。影院亦可拓展非传统业务,避免资源闲置。2023年已出现新的市场机遇,如巴黎奥运会期间,大量观众选择在影院观看赛事直播。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仅有中数发行等头部企业掌握转播权,若能开放更多直播权限,影院在体育赛事直播领域的盈利潜力将显著提升。
在电影票房收益分配方面,虽然无法直接削减某一方的利益,但可以通过灵活调整分账比例实现共赢。影片上映初期,可适度提高片方的分成比例,帮助其尽快回收制作成本。随着宣发期结束,片方的成本投入基本完成,而影院则面临排片量维持带来的持续支出压力。因此,应让承担更多成本的一方获得相应的回报优势。北美市场通常采用阶梯式分账模式,若影片成为票房爆款,首映周电影公司可获得60%以上的票房收入。随着上映周期延长,影院的分账比例会逐步提升,一般到第四周时,片方分成将降至50%以下。即便不调整影院分成比例,也有其他方式缓解行业压力。此前在2023年5月至10月的暑期档和国庆档期间,国家已对电影专项资金征收实施减免政策。当前,多位业内人士呼吁进一步降低5%的费用征收比例,以帮助行业应对阶段性困难。
究其根本,公众普遍意识到当前的政策减免措施仅能缓解表面问题,实为权宜之计。内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依靠优质内容本身。业内人士认为,近年来低质量影片的泛滥已严重消耗观众的观影热情,导致人群逐渐疏离实体影院。当一部作品质量低下时,观众往往被迫承受长达一小时的观影煎熬。有观点指出,短视频等快速消费品的兴起,也改变了观众的观看习惯,使人们不愿投入两个小时沉浸于完整叙事。然而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的出现,意外为中国影视市场注入了强心剂,印证了观众对高质量内容仍保有执着追求。数据显示,优质影片仍能激发观众反复观看的热情,这种现象印证了当行业蛋糕持续扩大时,观众不会因争夺局部利益而破坏整体生态。
Copyright © 2023 www.jdw8.com 统计代码